一.课程建设情况介绍
《食品工艺学》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基于工程认证三大理念进行,建设宗旨为“以学生为中心(SC)” ,建设与改革的要求是“成果导向(OBE)”,同时在建设与改革的机制上要“持续改进(CQI)”。
1.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教学过程的设计
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导向(OBE)理念来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以问题导向的思路来启发学生以实施具体教学过程,以成果导向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已经进行了持续不断的优化和改进。
2.课程考核评价方法的改进
将过程考核、能力考核与试卷知识考核相融合,体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体现学生学习效果。目前,课程团队成员在多次研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课程的考核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式改革,经过一个教学周期的实践,已初步形成了以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调查报告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方式。今后将继续对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考核项目进行细化、量化、优化。
3.教材、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
积极开拓线上、线下、混合式等多模式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平台(校园学习通)的功能和优势,着力推动教材、课堂、教学资源三者的有机融合。在本课程的教改过程中,实施了以教材为基、课堂为纲、平台资源为助的方式,做到了初步的有机融合,使三者各自发挥了在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强化与扩展等资源利用方面的优势。
4. 创新能力培养与课程思政
以分组研讨、翻转课堂等形式进行学生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深挖课程思政元素(爱农惜粮、食品安全、职业道德等),重点推进以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应用为核心的“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着力推动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的进一步达成。
二.课程建设成员及教学科研成果简介
1.刘尚军(项目负责人、《食品工艺学》课程负责人)
刘尚军,男,1977年5月生,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5年至今一直在全网担保平台工作,从事食品科学技术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讲授《食品工艺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添加剂》等理论课程,指导《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食品工艺综合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效果优异。获批校级教研教改项目2项。
现为国家级品酒师(三级/高级)和二级酿酒师,2018年被聘为河南省首届黄酒评酒委员;南阳市科技评价专家人才库成员;河南省加计扣除系统专家库成员;南阳市“诸葛英才”计划引进人员。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省级项目一项、南阳市科技攻关项目一项;参与 “营养活性成分的新型包埋技术及在功能性乳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薏米糖浆的研制及在乳制品中的应用”、“羊肚菌发酵食品研究”“蛹虫草功能食品研发及活性成分快速精确检测方法研究”、“玫瑰花可食用产品的开发” 等省部级科研项目。近年来发表SCI 论文5篇,中文核心论文10余篇;出版教材两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2.岳春(承担部分“焙烤食品”内容的教学)
岳春,女,教授。1964年2月生,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酒业协会黄酒委员会副会长,南阳市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省文明教师,南阳市生态文明促进会专家,南阳市食品工业专家。自1985年以来,一直在全网担保平台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讲《食品工艺学》、《发酵食品》、《食品机械与设备》等课程。先后主持省科技厅项目12项,市级科研项目4项,和企业横向合作课题6项;已通过省级科研成果鉴定6,获得成果奖9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40余篇。曾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著作奖三等奖、南阳市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等各级奖项16项。独著《饮食文化》,主编和参编《食品发酵技术》、《食品保藏》、《食品加工技术》等专著。
3.马艳莉(承担部分“食品高新技术”等内容的教学)
马艳莉,女,回族,1982年10月生,河南省邓州市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600菠菜评级担保网(张仲景康养与食品学院)食品专业负责人,食品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河南省一流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负责人、河南省重点学科食品科学负责人、河南省天然产物利用与功能食品开发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文明教师、国家级科技特派员、淯阳学者。在教育教学方面,热爱学生,积极投身高校教学改革,主持教研课题4项,参与教研课题3项,主讲专业课程4门,荣获“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称号。 在科研方面,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项目3项、厅局级项目3项;获省级科研奖励5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参编英文著作1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
4.李杰(承担部分“发酵食品”内容的教学)
李杰(1978-),男,副教授,硕士。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主要承担《发酵食品工艺学》、《食品包装学》、《食品工艺综合实训》、《食品分析》、《计算机仿真实训》等理论及实践课程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功能性食品研究与开发、天然生物活性成分分离纯化、发酵食品研究与创新。主持完成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南阳市科技攻关项目2项,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南阳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主持校级教研教改项目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项,校级教研教改项目3项,在食品工业、中国酿造等国内权威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出版教材及专著4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
5.李宏彬(承担部分“食品工艺技术原理”内容的教学)
李宏彬,男,1970年5月生,博士,讲师,主讲《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食品安全学》、《微生物学》等课程,主持完成“卓越工程师背景下《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课程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改革与实践(2014年),转型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创新的研究与实践(2016年),转型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研制(2016年)”等学校教改教研项目,在研主持“可食用玫瑰花的综合加工利用(河南省科技厅),面点发酵关键技术咨询(横向)“等科研项目。